2008年10月7日星期二

泥鯭

大抵愛釣魚的人都深信釣勝於魚的大道理,在這名中年漢於大埔河釣到一尾鮮活的泥鯭,吸引到老中青都像沒見過泥鯭般圍觀誇讚後,中年漢就老練的把戰利品,又或是展視品,拋到地上,繼續釣他的。那條魚就這樣在地上,間中奮力彈起,口和鰓都持續猛力張開,像在爭取曾經旁觀或經過的途人的關注和憐憫。不過,它的叫喊沒有聲音。
和友人看在眼內,都不明白既然釣了的魚不為吃,又為何不放生它。有說神創造動物時只把他們視作人的食物,受人所支配,但這樣對待神給予的也不太好吧。
也不知從那裡掘出對動物的善心來。看著泥鯭一直不放棄,我竟然走過去,想把泥鯭放回水中。
手一觸碰魚尾,那泥鯭的魚身側面竟然立即亮起尖剌,而且左彈右跳,嚇得我哇哇大叫,再倒退六步,不敢再碰泥鯭一條鯭毛了。
中年漢說,你要拿起泥鯭,就要拿紙巾包著它,以免給它弄傷。
我一邊看著泥鯭的口和鰓繼續開合,一邊想怎樣捉起它才好。剛才那一彈的確把我嚇倒了,我還沒儲夠膽量再次提起它。
我試著叫同伴們拿起泥鯭,放它回河裡。同伴們也不太願意。
結果其中一名友人一手拿起它。這次它沒有彈來彈去,尖刺卻依舊亮起。在稱讚友人勇猛之際,發覺重回水底的泥鯭,變得像一塊石頭,只懂一直往下沉。
那不是自由自在的重生,而是回歸故鄉的水葬。
原來在友人拿起泥鯭的時候,那泥鯭最後的幾下口鰓張合,是臨死前的遺言;那泥鯭亮起的尖刺,是投降的訊號。
若果我行動快一點,若果我沒那麼膽小,泥鯭在進水後,可能會以魚應有的姿態離開。
就這樣,我們把單車踏至大埔,然後吃了碟炒叉燒公仔麵。

4 則留言:

匿名 說...

是的,牠應回到屬於牠的生存空間
就這樣死在路邊,我感到牠死得沒有尊嚴
好在有gag 姐!


林祖

葉 啟 俊 說...

gag姐好野

另外,其實gag姐這名字有Gimmick,夠Catchy,有noise,又易記,該可與叻哥爭一日之長短,仲要九成爭嬴,理應盡快攬上身死都唔放,哈。

張懷碑 說...

你D字終於換顏色啦,多謝你!!

葉 啟 俊 說...

但好像舊色較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