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5日星期一

廿二至廿五日,晴到唔晴


行點街,買點書,買點衫,喝點酒,看點戲,游點水,睡點午覺,曬點太陽,

那便已是好到不得了的週五六日。


殺謎藏。
沒像譯名和海報般感覺那麼懸疑。
鏡頭和氣氛和音樂都不錯。
不過就不是想像中的刁鑽。
倒是蠻平實的敘述事件。
這個星座也蠻複雜。
明白為何它要是兩個半小時。
當中所含的資料一大陀。
寫的拍的下了心機。
看的也要呢。


小時候很喜歡地鐵站(而不是地鐵,我較愛巴士,因為有兩層) 。
愛是因為每個站也有不同顏色,讓每個地區也有其個性(鰂魚涌的藍綠色可以被稱為鰂魚涌色,也愛彩虹真的是彩虹色。噢,是怎樣定誰定的,這樣色彩繽紛這樣可愛)。
其中我又較愛港島線的大字的曲線(九龍人對香港島的傾慕),及為數不多的露天車站(因為特別,也再次說明,我愛戶外多些)。
不幸地,小時候不常接觸這些車站(不能常接觸的東西總讓人喜愛)。上班後機會就多了(也讓我多坐了電車)。
近日天氣很很不錯(覺得今年的藍天比去年藍,錯覺還是藍天行動還是什麼東西作祟?)。露天月台和晴天的結合,很好很好(只是天氣真的很熱,還是商場排放暖氣所致?)。

真的很好。


一而再再而三再再而四地說,雖然不知何故,倒是蠻想打日記,也想到很多東西可以打,一坐在電腦前不到兩三分鐘就想完結。太累也沒心機。所以日記都是分開數天打的。這習慣很奇怪吧。到了第二天想延續上一天那篇,又已經加起了今天的東西在一起。今天的事今天做是個硬道理。為何打日記好像變成某種強逼性行為。


剛看了無線的《拾年》。固意看的,因為看了預告片,主角是創立樹仁的兩夫婦。
沒讀過樹仁,卻愛它的四年制(不是為了遲些找工,而是三年確實不太夠),也愛它規定學生住宿舍,感覺上作風與八大不同,較人性化,沒那麼重物質商業(不/可幸地,我在其中一所很商的學校,連外貌也很商)。也敬重兩位創辦人的理念,我心信辦校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也不能只是賺錢和製造專業(其實不是為了學習嗎只是)。他們的熱心和理想真的化成一舊野,可真不容易。

雖然這個節目有點固意煽情(那些讓人嘔心的旁白是誰寫的,只是比《向世界出發》好一點),我倒buy他個七成。我也希望樹仁可以持續它這些精神,如創辦人丈夫在節目中所說般。

還沒去過樹仁呢,不過。
一年前,我親愛的畢業旅行開始了。
一年前,我親愛的銀包應該在管道裡遺下了。
一年了。

2 則留言:

Caramel 說...

《拾年》好,題材選取,主旨定位,生活片段,旁白訪問,都勝過《向世界出發》十萬倍,雖然還是有點造作,但一比較,相當不錯。可惜已是最後一集,我看得不多。

葉 啟 俊 說...

若果可以再不造作一點就好。不過有甚麼節目能比向世界出發更做作?看見那些莫名奇妙的感概和淚水就想殺死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