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小小英國人」中,有個對任何青蛙的東西愛不釋手的老婆婆。每次都是她撫摸着各式青蛙用品時,突然見到真青蛙,然後發狂的殺死它們作結。
好笑之餘,想起有時原汁原味,未必最受歡迎。就如齋菜,見過好些人愛齋扮肉多過齋有齋樣;愛麥當勞勁加工炸到唔似雞的雞多於新鮮雞的人,也不屬罕見。
所以,愛鹹片多過愛真軍,絕對成立。
畢竟《性人君子》最終導人向善,男主角愛鹹片,全因片內肉旦,個個做乜都肯,也沒有諸多要求,連揸到嚮手的西施都冇得比。
鹹片正是一回事,而方便更是一回事。隨時隨地,無時無刻,想要就出,絕對跟現世代的數碼電子網絡等一籃子產物一脈相承。
也正因為方便,所以才有癮可上。
上癮到一個地步,其實你也分不清是需要,是習慣,還是為做而做。反正完事後應有的快感,早已被麻目磨個所淨無幾。
又想起飲酒。有個壞習慣,事越忙,酒飲得越厲害,越是不分宙夜。早幾週事忙,在家工作時,早午晚最少各一罐不理好醜,但求就手的Blue Ice。我總是歸究於潛意式,以為飲酒會輕鬆點,也少點「工作中」之感。但我也理性地為意,無論喝多少,事情還是繼續,而且多喝只會令腦筋變慢,心情在喝過第一口輕鬆了一點之外,倒是一樣沉重。可以總結,喝酒根本無助放鬆。
可是卻停不了。
有次跟朋友談起「習慣」和「上癮」之別,兩者都是有種無法停止,似乎只是一體兩面,一正一負罷了。飲酒損肝傷神,自然是「上癮」,而不是「習慣」。更可能是,「習慣」是有節制,「上癮」是過量而不能自控。
早幾週那種飲酒的方式,也是真上癮。上週終於竭力遏止此風,但竟然有種「真想喝啊,不喝就不能專心做事」之感,大概就是久違了的「癮起」。而且,到了最後,我還是到雪櫃取出一罐但求有酒精的Blue Ice來。喝第一口痛快的叫爽,喝到一半又開始後悔起來。
雖然眾所周知地喜歡不知節制的喝酒,卻也只是每次喝都喝過量,跟何時何地都要喝是不同的!
然後,這幾日,我終於停了下來,並以健康寧神得多的金峻眉紅茶代替,其實甚香,要罔顧邏輯亂比較的話,真是比Blue Ice好得多了。也沒有癮(不是「冇癮」),不喝就喝清水。
戒了一個癮,卻還是有很多癮,有很多都無聊,但又羞於道出。例如自言自語 — 而且全是英文或普通話,也沒有原因!其實無傷大雅,但正因這樣想,所以越來越肆無忌憚,在街上明明見到有人見到,也可以不理。我開始明白為何有些老年人可以若無奇視的自言自語。大概他們須要發洩多於世俗的面子。
另一個是不斷翻看《後宮甄嬛傳》。其實之前喜歡的電視劇電影,都不會翻看 — 又是方便惹的禍 — 有Youtube,想睇乜片都是打幾隻字老鼠㩒幾下的事。看是也不覺自己咁迷,但有時想腦袋停止運作,又突然想起一個《甄嬛傳》的場口,就即場再看;明明這場已經看了數次,怎麼還要看呢?我也沒有在場口中有甚麼新發現啊。又常想自己看戲不夠多,怎麼就有時間翻看《甄嬛傳》呢?
還有兩個癮,都越來越深,一個該是習慣,一個該杜絕。在看完《性人君子》當晚,我把要杜絕的杜絕了,也把該是習慣的緩了一下,防止再不知節制。
正如所有正面的電影,戲內的莊最後找到解決他所有問題 — 癮 — 的解藥。他不需要更性感、更肯砌的女子(可能這樣的結局也蠻有趣);他需要身心合一的交流(這個結局雖是「真理」,卻也悶蛋),他卻一直不知。
對呀,所有的癮也是有成因的,也一定要對正下藥 — 另一輪自我反照開始。
不論電影好看與否,總有辦法將它們跟自己聯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