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星期一

六賞




朋友說得沒錯:在香港,文化節目要看的話,其實真是看極都有。這兩週就看了好幾個。 



現場伴奏中國默片:西廂記 ﹣二十年代的鏡頭重複得以為影片經過剪輯,方便配樂,後來翻查資料,才知是原汗原味。舊電影配上電影聲效原形的現場配樂,竟也有點新趣。有時配樂是配樂,有時配樂造聲效,有時配樂是笑聲!作曲和演奏的都該記一功。另外,午飯時分做的表演,長度適宜,就怕飯氣攻心。當日一看,倒像發了個好夢。

維基托邦 ﹣研討會 ﹣說的都是炒得正熱的新主意,例如越搞越犀利的立體複制,倒模倒間屋倒個器官出來都有知。另外把城市徹底開放,以及在民間搞組織改變現況,聽到一個個理想一個個的實踐,心頭一下子高了。畢竟引旨是維基托邦,大抵主辦單位寄望香港都可以更近磅烏托邦的地方,靠的不是科技而是人。

極地之旅 ﹣承蒙好友相邀,又去了聽自己完全不懂的西洋古典樂。上兩次去聽的時候,可能未有切入點,也當然不知如何欣賞,所以都在一知半解中度過。這次一有「極地」兩隻字點題,聽乜都快速地和一片白矇矇的大風大雪掛勾。有幅圖畫在心,音樂立時有了註腳,聽得較為入神。 第二部分更有幻燈片和即場朗讀,簡直是多媒體創作 — 雖然更像各有各精采。也大概不少人如我,甚少踏足西洋古典樂殿堂,也就乖乖的看圖片 — 還有人即場討論,當音樂耳邊風。

Extended Eclectics New Sonic Adventures Vol.1 – 都不妨坦白從寬,每次的聲音表演(註: 不是音樂表演),十次有七次都陷入冥想,當中有一半實在難以分辨跟其他同類的分別,是以對這類表演分外有戒心。這個表演錯過了前半,後半的表演倒是蠻滿意,至少我肯定之後會記得 — 先聲奪人嘈到爆,畫面暴戾中有卡通,卡通中有暴戾;表演者也不甘於躲在電腦後,而是猛然揮動其扮結他的電子鍵盤。這場表演,真係稱得上個表演,而且一定是個重金屬音樂表演的新媒體VJ版!不過跟現行音樂走得這麼近,可能會為死硬聲音藝術人所非議。肯定的是,觀眾離場時,都附送轟轟轟轟聲的暫時性半聾耳朵一雙。

三十六曆 ﹣久仰宋冬這個大名太久了。他的真誠細膩不做作,在現代藝術(其實是「現代」!)似乎買少見少。幸得朋友提起,一早走去聽他親自解說新作,沒有故弄玄虛,平實坦率,是個得人歡喜的踏實人。看着他站在他自己畫自己的頭頂,因母親去世而急速脫髮時,有種說不出的歷史感,想起感人至深的《物盡其用》之餘,也想人也只能好好的活下去。強調個人歷史不是新事,但這是個大時代,需要的可能不是大歷史,而是真誠的人分享真誠的故事。主辦單位說的沒錯,這是一篇長篇小說,需要細細品賞。

聽在 ﹣展覽 ﹣從北角坐渡輪到觀塘,的骰的展覽隱藏在這個週六下午小貓三四的碼頭,展示着從前小輪還是不可或缺的香港。現在,碼頭經已脫色,恧縮於海岸的一角。說展覽的骰,其實是恭維,作品的大小恰到好處,甚至有種全然融入這個碼頭的錯覺。以為不帶耳筒的作品會受旁邊的聲音影響,後來倒覺是外來聲音成了作品一部分,浪聲船聲都是展覽不招搖的伴奏。碼頭看更的收音機,傳來聲音破爛的Justin Beiber,更是為Viv Corringham的城市錄音來個薑汁撞奶式的驚喜。喜歡地點的恬靜,喜歡作品的淡然。 



若果文化沙漠的指控是指一寸文化的草都生不出,那香港已經配不上這名字了。

2013年1月21日星期一

怪字廿五




巴別塔倒後,各地人操自己話,不能溝通但現世只要稍稍努力學點英語,就算是有個通行證。就如再次印證全球化不等如絕對單一化一樣,縱然世界各地的人講多用多了英語,但從來冇一式一樣。近近哋聽吓內地人和本地薑講英文,一分就分到邊個打邊個就知。 

看見這篇講廿五個外人滲入英文的詞語,滿心好奇。這些字未能溶解做英文,而且反客為攻,必定是各地語言文化的絕活。

要一個字成字,也必須要有必要性和普及性才能成事。是以,大概日本人剪完頭髮後,有一半以上都冇咁好睇,先至有個#1Age-otori。見到啲嘢得意就忍唔住捏的,不是推崇獨步天下Kawaii的日本人,而是南洋菲律賓人。西班牙的藝術一定暗藏獨特的神韻,否則怎會出到個#6Duende?用心、愛和創意做事,可能是希臘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才會有個#15Meraki。俄羅斯人應該冇乜耐性,否則都唔會有#18Pochemuchhka。連打聲招呼都未必會的香港街坊,就真係好難想像發生#23Tingo。 

不能不說,有些字確會神來之筆。我首推#12Litost。能夠把那難以啟齒的一𣊬,化為不須多作解釋的單字,捷克文化對世界貢獻太大了。同樣難以形容的#17Pena ajena,八婆八公必備。#22Tatemae和Honne這對活寶貝,重點不在Honne,而在這內儉矯飾,但又屬人之常情的Tatemae,而且非常之日本(你明嘅,另外,#2都好日本)。#10llunga近乎是套哲學,絕對可以想像武打片中的主角掛呢個宗旨行世界。#21Taarradhin不正是現今世界追求的大理想嗎?大家都抱這想法,國際間擦槍走火的紛爭該可減少。 

有些字,又真係睇完都諗唔到係點,可真要親身體驗方能領會。就如#24Waldeinsamkeit,嚮樹林入面原來係有個其他嘢無法比擬嘅感覺㗎! 愛爾蘭蘇格蘭一帶鍾情威士忌人人皆知,但專到有個#20Sgriob又真係唔係好知係點,可能真係飲得多先會明。講外語好似斜去一邊食飯,#25Yoko meshi好像是個外人不得而知的小民族秘密。我都唔係好明#11 L’esprit de l’escalier ,之後要再慢慢參詳。 

不過,好些異地字,在中文也真找到個失散遠房親戚。#3Backpfeifengesicht一定是撚樣;不過#2Arigata-meiwaku絕對是好心做壞事之祖師,受完之後一肚氣,重要逼你講多謝!#19Schadenfreude可能是幸災樂禍,但Schadenfreude直情是指那種心情。中韓果真同源,#16Nunchi不就是睇眉頭眼額的孖生姊妹?父母該不會是儒家禮教吧。#5Desenrascanço聽落似解脫,但總覺內有玄機。#13 Mamihlapinatapai可能是眉來眼去,但少了慾望這個重點啊。絕對有理由相信#14Manja就是十零歲的港女!(註:港女不是指所有香港女性,而是大家用上港女一字時,指的某一類女性) 

我卻有點驚訝找不到#4Bakku-shan的兩生花。我亦相信日本女孩不是特別熱衷粉飾後面,天下ku-shan一樣多,會否只是日本人特別小氣計較,後前不對版就不高興?高登兄弟真該作一個。另一個真該要有的就是#7Forelsket,人人都經歷過的美妙,怎麼只得挪威人會說得出口? 

中國上榜的,竟然是#9Guanxi。大中華的人際關係,似乎遠比洋人的Relationship複雜。幾年前,胡錦濤風糜一時的Zheteng,卻不在這個名單上。我想,連電視劇都套上的Hexie,也該佔一席位吧。明顯地,撰寫這篇文章的人較懂日德,我相信其他地方,特別是印度等前英屬殖民地,一定有些聞所未聞的咖喱炸魚薯條。 

若果真要要從香港挑些參賽代表,一定要推Chok — 而且親身驗證,一眾西人對Chok樣玩過不亦樂乎,Chok得不亞於公仔箱林先生;另一值推舉的是Hea — 這不正是部分本地青年的生存狀態嗎?

好該收錄這些只得香港有的珍品。

2013年1月8日星期二

三色雪糕




三色雪糕





專心較平





爛花上門





先去一色





兩色對稱




無從下手



再去一色



死唔斷尾



南風打南




下家九章




不得不扣




遲來一手



對家叫糊



不遷不拆




不得不拆




不得不扣



三色雪糕



緊守到尾



步步為營



密謀做反



事敗逃離



撈月撲空




重新上路



一條好漢




三色雪糕



一條好漢



三色雪糕



一條好漢

三色雪糕



一條好漢



三色雪糕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過癮!



看《東方三俠》時,第一個想法竟然是:原來港產片真係幾好睇嗰喎!

不妨直說,未入大學時,因為覺得要坐好耐的關係,去戲院從來不是年少時的消遣活動,中學時必看的《貞子》《鐵達尼號》等一干經典,一概絕緣。讀大學時受老師同儕培養的看戲習慣,也只是令我觀賞各國珍寶,明知本地薑稱霸世界一時,亦不太動心,直到現在亦是如是。

無線的週日影院算是做了件好事。想坐坐冇乜歸屬感的大廳,隨便扭開電視,就看得津津有味。雖知電視多久沒給我這種滿足感,看到《東方三俠》誠然為週日的開心最大發現。更何況,杜琪峰、武打和科幻,都不是小弟的一貫喜好。

我到底喜歡這套戲的什麼呢?最膚淺最膚淺,卻也最中最中的,就是這三俠的魅力。名星是名星,大概是因為名星一上場,就一種萬人不得不望的駕勢。梅艷芳絕對是這種人,但原來一直不太過電的張萬玉,年輕時也有種吸引人的狂野。雖然我較喜歡現在的楊紫瓊,但她們三個一起上場時,畫面就很是好看。

也出奇地喜歡裏面的動作場面。第一場女飛俠出場,飛來飛去跟無影人搶BB,科技當然及不上現時的三四五D,但絕對流麗。東方三俠的決鬥和臨尾大戰白骨精一樣精采。

我也喜歡故事設計。不知年代背景,但有公公有血滴子之餘又有警察有槍有炸藥,有武功有白骨精之餘亦有隱形衣,要乜有乜亦古亦今的港式秘方,也真比南池蓮園更應申報做世界遺產。公公說「中國一定要有皇帝」,在香港快要回歸之時衝之出口,也有種戲謔的意味。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我覺得好看了 — 好玩!對,我覺得這套戲好玩。而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過癮」。這過癮,包含了「咁都得?」的天不怕、地不怕,有種明刀明槍的爽快,有種通俗,也有點異國情調(大佬,我依家睇堅都覺異國!絕對想像到番邦人睇到時的HIGH)。

承傳了這種「過癮」的香港電影,我只能勉強算上《打擂台》,但印象中看完的感覺不太一樣。是現在唔興這種反斗過癮嗎?

也許拉得太遠,但看着《東方三俠》,有一刻,我竟然萌生「以前香港都幾好喎」的危險想法 — 《情迷午夜巴黎》不是告誡過我們,舊的年代永遠美好這個假象嗎?

好吧,口水都乾埋咁表達我的亢奮,可能我只是看戲看得少。該趁機重溫本土電影了。

最後,送上已經聽了一個禮拜都未厭的《東方三俠》主題曲,梅艷芳主唱的《莫問一生》(DJ入歌聲調)。




 (更令人一口氣重溫梅艷芳的百變形象和妖艷快歌,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