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加拉
坐了六個鐘頭的士來到阿美尼亞葉里溫, 駐場計劃位於當地一間藝術高中。從第比利斯GeoAIR的工作人員得知,駐場計劃Art and Cultural Studies Laboratory所在地位於「Bangladesh」,重覆了數次以為自己聽錯,但原來堅係同一個孟加拉,而且人人都咁叫,花名叫到真名都冇人記得嗰隻。問駐場計劃策展人Susanna何故以冇雷公咁遠兼冇乜交情嘅孟加拉為地名,才知此區本為堅係乜都冇荒蕪之地,於七十年代尾發展。昔逢孟加拉爭取獨立,蘇聯施以援手。當時阿美尼亞為蘇聯一員,故電視日日講一向冇相干嘅孟加拉點樣點樣,其時人人都說唔想搬去這唔知邊度嘅地方,就說這「新市鎮」係「孟加拉」:又遠又窮又唔知做乜,一直叫到而今。此地的確空曠,四處都是屋村樣的屋,離市中心半小時,未至於是孟加拉,但也不可算方便 — 我想起天水圍。不過,此地也是個小社區,要乜有乜,而且有個大市集,蔬果新鮮又平宜。孟加拉還是不錯的。
(二)棋館
一直以為葉里溫也有個Chess Palace(棋宮),但原來正名是Tigran Petrosian Chess House,就姑且譯作「棋館」吧 — 有點切磋的意味。棋館正值舉行殘障人士國際棋藝大賽,所以閒人不得內進。葉里溫棋館比格魯吉亞棋宮細,但保存得似乎不錯,沒有棋宮那種亂嚟嘅加加減減保育災難。而棋館在地下還有商店,售賣棋書、棋盤、棋精品等,比棋宮認真。橫館設計成三角型,牆身刻有皇后、騎士等棋子。這次葉里溫沒人碰過這題目,可能要花更多心思摸路,查查找找了。
(三)現狀
Susanna口中的阿美尼亞和格魯吉亞差不多,都在蘇聯解體後經歷迅速的私有化、士紳化,一時間資本主義西方世界的東西湧入。但Susanna說阿美尼亞情況比格魯吉亞壞,因為格魯吉亞脫離了由俄國主導的前蘇聯國聯盟,而阿美尼亞仍在其中,事事受俄羅斯牽制,加上在任已八年的總統Serzh Sargsyan又親俄,所以和格魯吉亞努力入歐盟有所不同。在葉里溫大多數地區,小商戶維生,窮等人家依賴的市集被剷走,換來貨色可能好少少,但價錢貴多多的高級超市。葉里溫一定平過香港唔少,但又冇覺得好平,在市中心食個阿美尼亞比薩Lahmajoon加個沙律要港幣四十圓。Susanna說這裏人工低,駐場計劃所在的藝術高中教師也是美金二百圓,衣食住行柴米油鹽不知怎辦。所以,阿美尼亞人都走得就走,只為找工作。
談着談着扯到藝術,Susanna說阿美尼亞完全沒有任何政府或私人資助,要搞藝術都得靠外來資金,但這些對高加索有興趣的金主都十成在格魯吉亞,所以阿美尼亞分到的餅自然少。另外,金主都是西歐國家,有次歌德想搞個前蘇聯國家的交流合作。前蘇聯國家都沒有文化藝術資助,所以國家之間聯繫甚少,所以這交流合作當然是美事一樁。可是,美中不足的卻是,合作須由金主德國主導,前蘇聯國家未能當家作主 — Susanna批這是「新文化殖民」。可是,她和我都想不到可以怎樣做。
(四)巴士
孟加拉沒有地鐵,出入要搭巴士,但班次似乎頗密,次次都好快上到車。巴士型號條條線唔同,有些像大巴,有些像小巴,也有些像企唔到起身的保母車。因為車上標誌只得阿美尼亞文,而且係落車先畀錢司機,總覺得這巴士更像香港的小巴。大巴和小巴還好,有日坐了次保母車,車上坐位已滿,上車後發現企唔直,車身可能只到我個胃,要企就要捲起個人,好似寵物店的大狗,所以索性跪下。其他當地人見到好像覺得很奇怪,他們都比我矮,但企直身根本不可能,所以都是垂下頭的。我由低處向上望,一個個垂下頭,覺得好笑,對面婆婆以為我對她微笑,也向我笑了一下。
在這種局促的面包車上,當地人守望相助。一個婆婆見另一個婆婆冇位坐,叫佢畀個手袋佢擺喺大脾;又有另一個婆婆見我手撐地,示意叫我扶車頂攔杆,而讓坐予老少也是常見。我以為自己訓練有素,蹲個跪個三十分鐘車程沒有問題,但過了一會就小腿酸軟,得不停更換姿勢。
其實我最喜歡坐這面包車。
(五)的士
除非是往返機場,又或是揀無可揀,甚少在異地坐的士。一來言語未必通,二來怕被騙,三來坐交通工具或行路看到更多。不過,這晚和Susanna及其他當地人喝酒後已無巴士,只得坐的士。Susanna 教了我地名的阿美尼亞文,上了的士,對講機、音樂、安靜的路、遠處漆黑的雪山、蹩腳的阿美尼亞文、俄文和英文,四十圓港幣有找。
(六)教堂
自中學後就再沒正式到過教會,這個週日倒想看看孟加拉內的教堂禮拜。就街上所見和Susanna所講,阿美尼亞雖將基督教視為國教,卻未有如格魯吉亞狂熱。可是,在教堂中見到女子以頭巾包頭,不少人跪下懺悔,人人湧至牧師前親吻錦旗和十字架(以及教堂內所有肖像),又上前走到牧師前被摸頭,為當地人的虔誠感歎(慨?)。
(其實已來到阿美尼亞,只是其實算是同一個計劃,也就不轉標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