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課有心,有如畫龍點睛。
當然,這班人他們已經不像是講課,而是示愛,堅定不宜的愛,毫不吝嗇的宣揚,傾巢而出的出盡法寶,不為自身利益,只求感染台下學子 — 咁好咁正,你點可能會唔冧?為的,就是多一個人像他們,渾身是愛,多一個是一個。投入忘我,從來吸引。
他們有時看來有那麼一點點的沾沾自喜。沾沾自喜不是自大自我,只是自己為所愛努力有所成,就像砌好一幅砌圖般,沾沾自喜得純真。況且,這沾沾自喜沒叫他們看不起人,只是叫他們更愛自己所做的多些,倒可能是那愛的根源,也令他們更可愛。誰叫他們個個身懷絕技,有文有武有學養,各有所精,同心同德。
幸得同事相告,近水樓台都唔上番一堂本課,
焉算在中文大學待過?這「崑曲之美」課程,據聞是載譽歸來,每課有崑曲猛人講塊寶各個瑰麗之處。有心人做有心課,精采。
白先勇教授自謔為「崑曲義工」,籌劃推廣一腳踢,連車馬費都未必有,當然是義工。但他對崑曲之投入見解,自然遠超一個「義工」之義,推廣功力甚高!王安祈教授談及崑曲的簡史, 如數家珍,看崑曲演出錄像時的讚嘆,和中學女生見到白淨韓星的尖叫同出一轍, 風情鎖都鎖唔住,聽見有崑曲猛人來港不禁爆出的少女聲「真的啊?」如痴如醉,絕對是個珍珠都冇咁真的戲痴;周秦教授、王芝泉老師和張靜嫻老師都身懷千年功,揮耍自如要唱就唱要跳就跳;周秦老師教唱正宗崑山話崑曲,除了令門外漢曉得唱腔運作和軟綿的江南方言外,也明白臺上那唱功要多少寒暑修成,當真無價;張靜嫻老師的即場示範,是真正的收放自如,也使人真明白正旦那婉約的每一字一動靜,都是精妙設計過的美,趙五娘攞個茶壺扮嘔的高低複度都講究,那是多一絲少一寸都不可的精雕細琢;幕後的課程策劃華瑋教授除了勞苦功高,也簡易疏理各齣冇睇過都聽過的名劇之間關係。有心人各具個性,但都一樣可愛可敬。
當然,除了受老師感染外,對崑曲的了解也真大提高。之前只覺崑曲靈巧精美,卻不知那是每個老師都強調的「每一分都要美」的高標準,都是執着所得。以前愚昧的以為生旦淨醜都是一個演法,卻不知每個角色都有設計,要設計又要讀史閱典,再將所悟所得化成一舉手一投足。但最令我欣喜的茅塞頓開,是每個講者都有提及「進步」。王芝泉老師的鐵線公主、張靜嫻老師的趙五娘、白先勇教授的《青春牡丹亭》,都不甘照版煮碗,而是有思索、轉化、改良。那也不是胡亂推翻顛覆,而是順從崑曲之本而生,有「法」是也。這除了一洗崑曲眷戀傳統,和現代不接軌的古板形象外,也真令人為之一振:優良的傳統,一定有辦法流傳 — 其他日漸息微的傳統,冇藉口唔爭氣。
王安祈教授說這精緻塊寶「死過番生」,靠的也是有心熱血人努力維繫承傳。一棒接一棒,在這習慣高速更替的世界,越來越不容易。 還是身教最實際。
(《青春牡丹亭》就嚟喇!)
題外話:「崑曲之美」的上課之喜悅,為往日上課所無。有心人固然功不可沒,但自己若無心主動去接,也就晒料。以前上課理所當然,不專心睡覺做功課也是理所當然;現在以「成人學生」身份上課,看見其他人細聲講大聲笑㩒電話睇優酷上的韓劇,竟然有一腳剷爆的衝動。往日惡行,今日承受,命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