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1日星期二

今日蘋果:買和睇

買不到今日的《蘋果日報》,唯有放昨日的吧。

今日打開面書和Instagram,理所當然地是很多《蘋果日報》報紙的照片,和一大串「一定要買!!!!!!!」。

昨日蘋果日報被新來的港版國安法「整頓」了,大家自然要出頭,以最簡單直接的消費去表態支持。何況,那差不多是唯一一直站在強權面前堅守的媒體(想想往日的《明報》、《南華早報》,再看看現在它們的作態)。

這很好。而香港人的無比堅持,已在過去一年被激發得很徹底,獲得舉世欽佩。可是,要堅持「買報紙」這個「過時的習慣」,恐怕是另一回事。

在香港,看印刷版報紙已是阿伯的象徵。自十多年前,我養成在早餐時讀報的習慣,也買了十多年《蘋果》報紙,見證着他的印刷版越來越薄(試試和《東方》的厚厚一疊比較),但連上港聞和副刊,還是讀足三餐才剛好讀完。有時隨意在袋中拿出來,不熟稔的朋友同事都對我份報紙咤咤稱奇(不亞於看到我的Nokia電話)。

現在搬到人口五千的離島坪洲,全島只得一檔報紙檔 — 不是便利店,是專賣報紙的報紙檔。報紙每日坐朝早七點船入島,等買報紙的都是阿伯(和/包括我)。今日,坪洲的面書社區羣組 — 顯然都冇買開 — 都在問這個平日只有阿伯(和/包括我)的報紙檔,到底怎麼一份《蘋果》都冇。那才知道平日報紙檔只有四十份《蘋果》,卻也有時賣不完!再次強調:人口五千,《蘋果》四十。

合理地假設看《蘋果》的都是非建制派支持者,而上年區議會投給非建制派區議員的坪洲選民也有千二,何以四十份《蘋果》就夠晒數?有說非建制派支持者多後生,建制派支持者多年長(我很不願意這樣標籤);而後生又習慣上網,年老則少用(我也不太想這樣標籤)。我身邊和我同齡或比我年輕的,十個有九個半(以上)都是網上讀報,甚至只是在面書上看一看就當看了新聞。也有朋友在面書上說,「上次買份蘋果都未睇完」。看來,四十份印刷版《蘋果》就夠數其實頗合理。

今日買印刷版《蘋果》是一個支持的行動,「買」大於「睇」 。《蘋果》也說,今日為了大家買得到,將平日的七萬份加印到五十五萬份。今日,人人都想像得到沒有《蘋果》的日子而買(最少)一份支持,「買」大於「睇」;但要不是一時三刻的支持,而是變成日復日的習慣— 不但是「買」的習慣,而是「睇」的習慣,才會有力。畢竟,用得着才會記得買,就像我今日買不到《蘋果》就囉囉攣了一日。

如此說來,這不但是極權國安法的問題(當然,同極權國安法有冇問題係兩件事),而是又回到紙媒何以生存的老問題?

表忠:無論如何,我愛《蘋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