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

這枝針

福氣來自心境 — 李怡

鵑鵑原在美國工作,待遇很好,單身,生活舒適。早前她住在臺灣的母親罹患腦瘤,開刀後復原得很慢。鵑鵑立刻請調回臺,找了間屋,把母親接到身邊就近照顧。
鵑鵑不是家中的獨生女,上有大姐,下有弟弟,但是只有她放棄原本的生活,承擔服侍母親的責任。她大姐偶爾給她一筆錢,此外很少露面,好像出點錢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母親推給妹妹。
鵑鵑在台灣的好朋友看不過去,提醒她要找大姐和弟弟談清楚母親的事。
鵑鵑優雅從容,靜靜的說:「照顧媽媽是我的福氣。」原本為她打抱不平的朋友,聽她這麼說,頓時沉默起來。難怪她從不抱怨,自認享有「福氣」的人,怎麼會向人訴苦呢?
她耐心幫助母親復健。在她細心打點下,病情不大樂觀的母親,身體竟一天天好起來,母親想要康復的意願也啟動了,常常願意到屋外走走。
原本令人覺得沉重的擔子,因為鵑鵑懂得惜福,居然化作豐盛的禮物。
現在鵑鵑成了朋友圈中的強心劑,每當她們遇到困難,或者受了委屈,習慣性的退縮、放棄、抱怨或指責別人時,總會想起她的話。
朋友群中,開始流行一種句型:「能多做一點是我的福氣。」「孩子不聽話,耐着性子引導他是我的福氣。」「擠公車沒位子坐是我的福氣。」說這些話的時候,她們多少帶點自我解嘲的意味,有時也是開玩笑。但不知不覺中,她們看待周遭人事物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原來好福氣也是會傳染的。
操勞,多做,可以是負擔,也可以是福氣。覺得是負擔就會抱怨,覺得是福氣就會是享受。這是台灣作家余蒨如寫的故事。

(十二月十三日蘋果日報副刊「名采」: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11213&sec_id=12187389&art_id=15886328&cat_id=6816284&coln_id=6781865)

* * * * * * *






刺得我眼水直流。

沒有留言: